新型砂浆网预拌砂浆是我国近年发展起来的继预拌混凝土之后的又一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由于其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实现资源再利用等方面的优良性能,已逐步被人们所认知和重视。它的发展不仅充分体现了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方针,也是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 最近一段时间,乌鲁木齐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开展了预拌砂浆行业调研活动,分别到成都及乌鲁木齐市了解预拌砂浆行业的发展情况,在吸收成都的推广经验和听取企业反映的具体意见后,就在乌鲁木齐市加大推广预拌砂浆力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成都的先进经验 一是政策先行。成都是全国第二批禁止现场搅拌砂浆(以下简称“禁现”)的城市之一,每年新开工建筑面积在5000万平方米~6000万平方米,预拌砂浆使用量在500万吨~600万吨左右。成都市的禁现工作从2006年开始,做了广泛的调研工作后,在2007年7月10日率先出台了《成都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明确提出2008年7月1日起主城区禁现、必须使用预拌砂浆的要求。同时,成都市还出台了《关于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为预拌砂浆的推广指明方向。 二是技术支持。一个好的产品必须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才能保证质量。成都市2008年相继出台了《四川省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四川省预拌砂浆补充定额》,为预拌砂浆的生产、运输、定价制定了明确的标准。 三是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系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推广应用预拌砂浆为一个中心,以施工工地节能减排、创文明工地为两个基本点。预拌砂浆的推广应用是全建设系统的工作目标,成都市建设系统联合起来形成了闭合式管理体系。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培训。成都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从财政上申请专项资金作为宣传经费,制作了声像资料,并利用媒体、网站、报纸对预拌砂浆进行了广泛宣传。同时,加强对工地施工人员、生产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相关技术规程的宣贯培训。 截止到2014年底,成都市的预拌砂浆企业有22家,其中,1家是湿拌砂浆企业,其余20家为干混砂浆企业。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成都市的禁现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从2009年十几万吨到2011年突破百万吨、再到2014年产量达到430万吨,呈现出跨越式增长。 乌鲁木齐的差距 乌鲁木齐市发展预拌砂浆的起步时间和成都几乎同步,但经过这几年发展差距逐步拉开。 乌鲁木齐虽然在2011下发了禁现文件,但是又顾虑产能不够,在已有两家生产企业的情况下,迟迟没有进行禁现的执法检查,使预拌砂浆发展陷入了政府等企业产能、市场在看政府决心的两难境地。 四川省颁布的《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充分考虑了预拌砂浆生产和使用中的问题,要求严格,使生产质量和施工质量都得到保障。乌鲁木齐市的工程质量与成都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墙面不平整、误差大,施工工艺陈旧、不按规范操作,砂浆有离析现象等,给预拌砂浆的推广使用造成了很大障碍。 推广建议和对策 目前,乌鲁木齐市内绝大部分建筑砂浆是在施工现场配制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建筑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砂浆现场拌制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尽早结束这种落后的施工方式,实现砂浆专业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 乌鲁木齐市已具备全面推广预拌砂浆的基础条件。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企业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政策、技术方面,政府都给予很大的支持。用户对预拌砂浆的认可度也在逐年上升。 一是要先易后难,强化推广政策落实。建议加快制定乌鲁木齐市“十三五”预拌砂浆发展规划,明确预拌砂浆发展目标、产业布局等,防止一哄而上。先从政府工程、中心城区等入手,结合施工工地扬尘治理、文明工地评选、绿色建材、绿色施工、绿色建筑的评价,将使用预拌砂浆列入必备条件之一。疏堵结合、先易后难,积极引导培育市场,为推广使用预拌砂浆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二是要形成闭合式管理制度,加大对工地现场“禁现”执法检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形成闭合式管理模式。加大对施工现场执法检查及处罚力度。对在禁止现场搅拌区域内仍现场搅拌的,散装水泥专项基金不予返退。 三是加强预拌砂浆行业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对生产预拌砂浆的企业从生产工艺、技术条件、人员条件、实验室条件等多方面入手,按相关规划实行认定管理。加快修订预拌砂浆生产应用技术规程。编制修订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明确工地使用预拌砂浆的工艺要求和各项技术指标。结合诚信信息管理体系,对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开展信用信息管理,对违规企业实行淘汰制。 四是加大对企业和试点示范工程扶持力度。积极向两级财政部门申请散装水泥、墙材革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建、改建预拌砂浆生产线、预拌砂浆专用物流设备制造维修、预拌砂浆推广应用试点示范工程以及预拌砂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等。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培训。每年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作为宣传经费,制作推广预拌砂浆的专题片,在媒体上对预拌砂浆进行宣传。适时召开现场会,让用户积极参与进来,提高认知度。加强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的宣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