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宏大构想的提出,对正处于改革“深水区”的中国经济而言,带来了强劲的增长动力。“一带一路”方案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无疑会对水泥行业形成重大利好。用水泥行业女企业家李璟的话说,水泥企业“一定要走出去,沿着"一带一路"的方向,走到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去”,“必须要技术创新、自身做强、找准定位”。 几万平方米的水泥厂区,空荡荡的储料库,看上去已经停转很久的机器设备,零星几个工人一脸麻木地对设备进行例行检修……看着眼前这幅萧瑟荒芜的景象,“80后”女企业家李璟心里很不是滋味,胸口犹如被巨石堵住一般,面对水泥厂老板,同时又是自己的同行加前辈无奈的样子,李璟完全说不出话。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5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水泥产量23.48亿吨。而2014年,全世界水泥总产量是41.8亿吨。如此庞大的水泥产量,面对的现实是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进一步下跌,以及房地产行业短期难以复苏的局面,水泥企业举步维艰。 “一定要走出去,而且沿着"一带一路"的方向,走到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去,那里的需求远高于中国国内。”李璟对工作人员给出了自己对于这一行业未来出路的建议,“必须要技术创新,必须要自身做强,必须要找准定位,否则水泥企业就是在等死。” 亏损!亏损!还是亏损! 尽管是个“80后”,但甘肃女强人李璟却在被称之为“大老爷们的行当”——水泥行业中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2011年,李璟创立了上海艺米加实业有限公司,专业服务于水泥、电力、基础建设行业。主要提供主机设备、备件以及生产线新建项目、旧线升级改造和余热发电、环保节能等项目结合金融一体的打包服务。尤其在水泥设备领域,具备较强的优势,也让李璟与许多水泥企业家在生意中结下了深厚友谊。 因此,看到这一行业在国内萧条的光景,主攻海外市场的李璟不知是悲伤多一些,还是庆幸多一些。 近日,青松建化发布业绩预亏公告,预计公司去年亏损6.5亿元左右,同比由盈转亏。而就在2014年,公司还保持着644.24万元的盈利。 青松建化给出的亏损原因主要包括:2015年新疆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导致新疆水泥建材市场严重供大于求,自治区内水泥建材行业处于下滑态势,竞争压力剧增,恶性竞争全面铺开,公司水泥销售量锐减,水泥价格持续下跌,致使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另外,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期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也增加了青松建化的经营性亏损,并且公司2015年获得的政府补贴大幅减少。 另一家水泥企业天山股份,同样在2015年出现了首亏,亏损达5.8亿元,预计净利润下滑幅度在327.63%。 到目前为止,根据中信证券行业CS水泥罗列的已经公布2015年业绩预报的17上市水泥公司中,仅有巨龙管业预增、*ST狮头扭亏、柘中股份和西部建设略增,其余13家企业全部业绩下滑,占比高达76%。 此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表示,当前部分水泥生产企业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甚至在比“看谁赔得起”。他指出,截至2015年7月底,全国水泥产量下降5%,销售收入下降9.63%,利润下降63.84%,三组数字的出现无对应规律,产量减少与销售收入减少不对应,销售收入减少与利润降幅出现严重脱节。 “灰色黄金”魅力顿失 截至2015年12月11日,呼和浩特市10多家水泥厂全部关闭; 截至2015年11月13日,郑州7家水泥企业被关停; 截至2015年11月24日,陕西铜川市耀州9家水泥厂进行关闭并拆除…… 这样的关停在2016年仍然在全国各地延续着。 在水泥行业,一方面是减产,另一方面是重组。 不久前,中国中材集团与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集体公告称,中材与中建材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方案尚未确定,确定后还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从业务板块来说,中材与中建材在水泥、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多个板块均有业务重合,构成了战略重组的基础。尤其是在水泥板块,中材旗下的天山股份、宁夏建材和祁连山等3家A股公司,以及港股中材股份的全资子公司中材水泥有限公司(简称“中材水泥”)等均以水泥为主营业务,从市场区域覆盖来说,存在一定重合,其同业竞争问题已经存留多年。 中材集团曾于2010年9月7日承诺:“用5年的时间,逐步实现对水泥业务的梳理,并将水泥业务整合为一个发展平台,从而彻底解决水泥业务的同业竞争。”按照此承诺,2015年9月7日应是践诺的截止日期。然而承诺快到期时,中材集团以“水泥业务整合方案必须本着符合国企改革大政方针”为由拟将承诺延期一年,该方案遭到了股东大会的否决,中材集团随后决定,将继续积极努力与相关各方沟通,在2016年9月7日前履行前述解决同业竞争的承诺。 而对中建材来说,水泥同样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业务。中建材官网显示,其水泥年产能超过4.5亿吨,位列世界第一;商品混凝土年产能4亿立方米,位列世界第一。该业务主要由其旗下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北方水泥有限公司、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承担。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两大集团的战略重组,预计将对中材解决3家水泥上市公司的同业竞争承诺有所促进。 对于企业兼并重组,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孔祥忠认为,将继续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水泥企业集中度,同时切实防止以兼并重组为名盲目扩张产能。 “这是市场经济必然的趋势。”作为水泥行业的“行内人”,李璟对工作人员指出,“有些企业设计重度污染必须关闭,有些企业业绩无法支撑,就会被"大鱼吃小鱼"。在过去,水泥是灰色黄金,太多人看到其中的利益,大家都奔向这一产业,如今产能过剩,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将自己的产品做强做精,那一定是会被市场所淘汰的。” “走出去”初见成效 2011年,在上海交大MBA国际班求学期间,李璟收获颇丰。 “当时一位叫IlanAlon的教授对我们说,欧美市场如今的发展空间远不如新兴市场国家来得大。”而李璟原本就是面向欧美市场做一些供应链整合管理的项目与贸易,受到教授启发,李璟立马将公司的战略方向及业务从欧美转移到了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现在主要在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埃及等国家从事水泥、电力等基础设施的设备以及项目服务。 “由于长期往返这些国家,发现我们不但可以将中国的过剩产能分享到这些国家,同时也可以把他们绿色原生态的有特色食品引进国内,展开双向国际贸易。”聪明的李璟在2015年成立了上海艺米加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做进口食品的供应链管理以及国内销售与品牌建设工作。于是输出去水泥,引进来健康食品,李璟这笔“一带一路”生意,去年为她带来了6000多万元的收入。 在许多国内机构看来,“一带一路”正是在国内水泥景气走势低迷之时,水泥上市公司积极寻求的突围良策。中信证券认为,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走出去”公司海外业绩弹性预计将逐步显现。“十三五”政府料将从管理需求转向管理供给,并购整合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国企改革转型预期有望不断强化。 不少上市水泥企业也开始了“一带一路”的布局。比如,2015年12月7日,上峰水泥公告调整后的定向增发方案,增发对象锁定为公司的原股东及员工持股平台,募集资金投向“一带一路”国家的水泥项目。方案显示,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两个水泥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预期和利润回报,两项目投产后利润总额合计可超过8亿元,将为公司带来较大的业绩增长预期。 2015年12月7日,在华新水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公司副总经理兼董秘王锡明表示,在行业整体不太景气的市场环境下,华新水泥借“一带一路”机遇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多国项目已取得明显成效。 早在2011年8月,华新水泥就与塔吉克斯坦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拟共同建设年产100万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2014年,华新水泥在塔的第二条和第三条水泥生产线项目也相继启动。其中,第二条线预计将在2016年一季度投产。王锡明预计,上述两条生产线的总产量将满足塔吉克斯坦50%以上的水泥需求。 除此之外,2015年3月,华新水泥还正式完成了对柬埔寨CCC项目公司28%股权的收购,收购完成后,华新水泥对其持股比例增至68%,继而也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控股股东。工作人员了解到,公司同时也会考虑在尼泊尔和哈萨克斯坦建设新的投资项目。 “公司还会在中亚、东南亚等中国周边地区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国家进行填空式、互补式的项目发掘。”王锡明表示,公司争取到2020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10个大型海外投资项目。 对李璟而言,她的主要“根据地”在巴基斯坦。“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建情况非常糟糕,他们亟需造桥、造铁路,而这正是中国水泥企业发挥作用的好时机”。 工作人员查阅资料发现,2014年,海外十大水泥消费国共消费水泥8.28亿吨,占海外消费总量的48.89%,这些国家分别为印度、土耳其、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越南、日本、美国、巴西、俄罗斯和埃及。 综合考量这些国家官方及协会的预计,这十大国未来5年水泥需求有年均5.76%左右的增速,越南、印尼、印度和埃及四国人均水泥消费量低于650公斤,但复合增长率超过6%,这给海外市场消费的增长奠定了基础。2014年,这十国的人均水泥消费量已经超过海外人均消费水平。 业内专家指出,未来这十国的消费比重或低于当前消费比重(49%),基于这一假设,预计未来5年海外水泥市场至少应有6.7亿吨以上的增长空间,这十国就贡献了3.3亿吨的增长空间。 输出先进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很多报道在提及“一带一路”时都用了“有利于输出中国现有的过剩产能”的语句来形容。 对此,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指出,“我们必须明确,实现"一带一路"的前提是我们与沿线国家的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任何形式的"产能输出论"、"资源掠夺论"都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中国首先就应该在国内实现观念纠偏。” “我认为用"分享"一词更为恰当。”李璟告诉工作人员,以她在巴基斯坦的水泥业务为例,她输出的水泥设备都是品质好、性价比高的产品,绝非将国内的一些低质廉价产品转手倒卖。“做生意就应该要互相尊重,互利互惠。这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一样的”。 然而,中国企业要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的同时,也要承担一系列风险,会遇到许多新的挑战。 对于李璟而言,安全性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时候,我出行都是由许多当地合作商派专门的保镖陪同的。在安全问题上,企业还是非常需要注意的”。前不久,中国铁建(601186,股吧)3名高管在马里遭遇恐怖袭击,不幸遇难。因此,对于准备“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加强风险防范和增加相互间的合作必不可少。 除此之外,李璟认为,政治环境、投资环境、法律法规、文化氛围和宗教习俗等都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需要慎重考量的因素。 “关键还是要练好内功,让自己的产品有特色,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李璟对工作人员强调,中国经济步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期,未来的水泥需求增长空间将变得有限,因此她的“一带一路”还会继续走下去。 “2016年,我已经计划在巴基斯坦开设专门的水泥设备制造厂,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更可以促进当地就业。”在结束访谈后,李璟又要登上飞机,踏上她的水泥“一带一路”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