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设备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带搅拌器的磷酸混合机、主灰桶(槽)、预灰桶、渐进预灰桶、石灰孔混合机、糖膏分配槽、一(二)碳泥汁混合机、连续回溶机、糖糊混合机,以及石油化工装置立式搅拌器等相似设备的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2.1.1 安装前,应掌握有关设备安装的技术资料,包括设备参数表,施工图纸,供货商提供的安装或装备详图,安装运行和维护手册,基础要求、载荷、紧固件有关资料等; 2.1.2 有关施工标准,规范 ①《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 ②《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通用规定)HG20203 ③《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HG20236 ④《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HJ514 ⑤《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252 ⑥《搅拌传动装置系统组合、选用及技术要求》21563 2.1.3 在熟悉有关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应及时编制施工方案,并由设计人员、厂商代表、安装技术人员等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2.2 作业人员 表2.2 主要作业人员 序号 工种 持证上岗要求 备注 1 安装工程师 持证上岗 2 钳工 3 电工 持证上岗 4 电焊工 持证上岗 5 气焊工 持证上岗 6 起重工 持证上岗 7 架子工 持证上岗 备注:除五大工种需持证外,其他技术工种应持经企业考核颁发的上岗证,所有人员都要岗前培训。 2.3 设备、材料的验收及保管 2.3.1 设备验收:安装搅拌设备前,应由厂家,业主(总承包商,工程监理)安装单位共同对设备进行开箱验收。将现场的实物与装箱清单核对。随机文件及配件应齐全,将破损件,缺件填写在开箱记录清单上。 2.3.2 施工用的辅助材料如型钢、电焊条、垫铁、地脚螺栓等,必须要求材料供应商提供材料的材质证明及合格保证。 2.3.3 搅拌设备润滑油(脂)等应按设备说明书要求选用,一般由建设单位供应。 2.3.4 搅拌设备备品备件应按原设备装配图型号选用,并应对材质外观质量、尺寸等进行测量检查。 2.4 主要施工机具 2.4.1 主要机械设备 吊机、卷扬机、(根据设备重量、位置等选用)、电焊机。 2.4.2 主要工具 桅杆、电气焊工具、千斤顶、各类扳手、拉马、手锤、铜棒、台虎钳、挫刀、电钻等。 2.5 测量器具 水准仪、经纬仪、框式水平仪、游标卡尺、塞尺、钢板尺、千分表、百分表、线坠、连通管等。 2.6 作业条件 2.6.1 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已进行,如发现设计有不合理之处,应及时提出修改建议,经设计变更批准后,方可按变更后的设计施工。 2.6.2 安装的机械设备,主要的或用于重要部位的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和产品标准,并应有合格证明。没有合格证明或对质量有怀疑的材料,应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6.3 设备安装中采用的各种计量和检测器具、仪器、仪表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计量法的规定,其精度等级,不应低于被检对象的精度等级。 2.6.4 工程施工前,必须具备设计和设备的技术文件;安装工程尚应编制施工方案。 2.6.5 工程施工前,对临时建筑、运输道路、水源、电源、蒸汽、压缩空气、照明、消防设施、主要材料和机具及劳动力等,应有充分准备,并做好合理安排。 2.6.6 工程施工前,其厂房屋面、外墙门窗和内部粉刷等工程应基本完工,当必须与安装配合时,可按实际情况具体安排;有关的基础地坪、沟道等工程应已完工,其混凝土强度不应底于设计强度的75%;安排施工地点及附近的建筑材料、泥土杂物等,应清除干净。 2.6.7 当气象条件不适应设备安装的要求时,应采取措施后方可施工。 2.6.8 如需利用建筑结构进行起吊、搬运设备的承力点时,应对结构的承载力进行核算;必要时应经设计单位同意,方可利用。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3.1.1 整体安装搅拌机施工工艺流程 3.2.1 整体安装搅拌机施工操作工艺 3.2.1.1 开箱验收 ⑴ 应按本标准2.3.1的有关要求组织开箱验收,若设备厂家不能到场,则在开箱后应及时将验收情况通知厂方。 ⑵ 开箱后不能马上进行安装的设备,其放置方向应尽量按原包装方向,以避免不正确的放置方向而产生油泵、管路、阀门等部件损坏。 ⑶ 设备存放时间较长,安装前应检测电机的绝缘情况。若不能达到绝缘标准要求,要进行干燥处理。 3.2.1.2 搬运 整体搅拌设备的搬运一般采用吊机和运输车辆配合进行。吊装和运输时必须保持设备的平衡,切忌剧烈晃动。短距离内的搬运可用卷扬机、导链、千斤顶配合滚杠的方法缓慢平稳拖动。 3.2.1.3 安装 整体搅拌设备安装可参照静止设备安装施工工艺标准执行。 3.2.2 散装搅拌机施工操作工艺 3.2.2.1 开箱验收 见3.2.1.1,搅拌轴开箱后应取出并垂直挂起以防止搅拌轴扭曲变形等。 3.2.2.2 搬运 解体运输的搅拌设备,搬运时尤应注意对搅拌轴、浆叶等部件的保护,防止产生变形和损伤。 3.2.2.3 设备清洗及装配 ⑴ 清洗设备及装配件,对设备及大、中型部件的局部清洗,宜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溶剂油、航空洗涤油、轻柴油、乙醇和金属清洗剂进行擦洗和刷洗。 ⑵ 对中、小型形状较复杂的装配件可采用相应的清洗液浸洗,浸洗时间随清洗液的性质、温度和装配件要求确定,宜为2~20min,并采用多步清洗法或浸、涮结合清洗;采用加热浸洗时,必须控制清洗液温度,被清洗件不得接触容器壁。 ⑶ 对形状复杂、油垢粘附严重的装配件宜采用溶剂油、蒸汽、热空气、金属清洗剂三氯乙烯等清洗液进行喷洗。对精密度零件、滚动轴承等不得用喷洗法。 ⑷ 当对装配件进行最后清洗时,宜采用超声波装置,并用溶剂油、清洗汽油、轻柴油金属洗剂和三氯乙烯等进行超声波清洗。 ⑸ 对形状复杂、油垢粘附严重、清洗要求高的装配件,宜采用溶剂油、清洗汽油、轻柴油金属洗剂和三氯乙烯和碱液等进行浸—喷联合清洗。 ⑹ 搅拌设备的拆卸应按照图纸标志,通常按从外至内的顺序进行,用各类扳手(活动扳手、单双头扳手、整体扳手、套筒扳手、锁紧扳手、棘轮扳手、内六角扳手等)配合铜棒、手锤等进行,轴承拆卸采用拉马顶拉的方法,必要时可通过局部加热帮助拆卸。装配时通常按拆卸的相反程序进行,应特别注意各类键,销的正确回装,各部件回装应边装配边测量,达到图纸和规范要求的技术条件。 3.2.2.4 搅拌设备安装 ⑴ 一般安装顺序 可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上装式或下装式,吊装时应注意保护搅拌轴表面,以免划伤,放置在釜中的轴若没及时安装,应保证轴处于铅垂位置,以免放置长久引起弯曲变形。 ⑶ 密封件安装 ① 使用密封胶时,应将结合面上的油污、水分、铁锈及其他污物清除干净。 ② 压装填料密封件时,应将填料圈的切口切成45度的剖口,相邻两圈的接口,应错开并大于90度。填料圈不宜压的过紧,压盖的压力应沿圆周均匀分布。 ③ 油封装配时,油封唇部应无损伤,应在油封唇部和轴表面涂以润滑剂;油封装配方向应使介质工作压力把唇部紧压在主轴上,不得装反。油封在壳体内应可靠的固定,不得有轴向移动或转动现象。 ④ O形圈装配:必须注意在有O形圈的部位抹上清洁的润滑油,要轻拿轻放,不可锤击; ⑤ 机封安装:对于分装式单端面机封,动静环可不先安装到位,用干净软布分隔捆绑在轴上,以防釜内安装时搅拌轴的晃动引起动静环损坏,待其他组件都安装好后再将动静还安装到位,安装时注意静环压盖的螺栓要对角均匀拧紧,再在动静环工作面上抹上清洁润滑油,后调整动环弹簧压力,对于集装式单端面机封和双端面机封出厂时已调整到位,不必另行调整,只需要将轴套上的螺母锁紧并旋紧顶丝。 ⑷ 机架安装:机架和轴配合后用圆螺母锁紧定位,双支点机架的下轴承座中,圆螺母也需拧紧。 ⑸ 减速机安装:减速机吊装时应注意保持重心,避免磕碰,有外冷油泵管路时以拆下吊装为宜,因条件限制需将部件拆分组装的,组装后应注意保持原联接精度。 ⑹ 联轴器联接:联轴器联接后有顶丝的必须拧紧顶丝,对于TK型联轴器上下半之间应有2~3mm的间隔。 ⑺ 搅拌轴的铅垂及径向跳动槽:检测达标后方可安装釜内支撑及搅拌器,搅拌轴的铅垂检测必须达到0.5/1000以内,轴底端跳动标准为0.5/1000且不超过3mm,铅封处轴的跳动值不得超过0.15mm。先测铅垂,如检测到搅拌轴铅垂超标要进行调整,检查安装是否有不当之处,各安装面是否有碰撞引起的凸起,再调整轴端跳动。(对于衬胶搅拌轴或超长搅拌轴,其轴底端跳动值可适当放大) ⑻ 中间轴承或底轴承安装:釜内支撑安装时必须以搅拌轴为基准,与釜体焊接前要确保轴套与护套的同轴度,先将支脚点焊,手盘车搅拌设备无误后再将支脚焊接牢固。 ⑼ 搅拌器安装:搅拌器安装时要注意与轴上的钢印是一一对应的,否则搅拌器上的顶丝将无法正确定位,搅拌部分联接的螺栓必须要有可靠的防松措施。 ⑽ 搅拌设备各部件组装时,如是有键联接的,应先将平键取出在孔键槽中试装,以小间隙配合为准。以上各部件安装仅提到基本要点,详细资料应仔细阅读各部件说明书,安装完成后,用手盘车,搅拌设备应转动灵活。确认设备安装无误后,填写搅拌设备安装记录表格并存档备案。 3.2.3 试车及验收 3.2.3.1 加油:减速机要对照说明书按机型大小和环境气温加注润滑油,机架轴承座等需油脂润滑的通常在产品出厂时已加注好润滑脂,无需再添加;机械密封凡配置平衡罐的须加注密封液,具体选用是以不会对釜造成污染为原则,一般可选用的介质有丙三醇、纯净水、低牌号机油也可选用无毒无腐蚀性的其它介质。 3.2.3.2 接线:应由专业电工负责处理;电机应妥善接地,必要时利用电动机地脚或法兰盘紧固螺栓接地,主机应配置过载保护;对于普通外置油泵的机型,油泵电机可与主机直接联接,在防爆场合下油泵电机必须单独接线。 3.2.3.3 点动:确定搅拌轴运转方向,确定油泵运转方向,是否正常供油,注意若是柔性搅拌轴,又无釜内支撑时,禁止空载点动。 3.2.3.4 开车:釜内加水至正常工作液位,开机运转最少4小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延长时间,对有压操作的设备,双端面机封的平衡罐须先加压,要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比釜内压力高0.1MPa,对于单端面机封,如有泄露此时可以调整。 3.2.3.5 检查:运转后应检测电流、噪音、温升等项目。电机电流不得超过额定电流,且三相基本平衡,减速机噪音应≤85分贝,且要均匀,个别减速机有噪音稍高的,可适当磨合,温升主要检查电机、减速机、机架轴承座、机封等部位,减速机温升不得超过45℃,最高温度不超过85℃。 3.2.3.6 设备运转期间,现场必须始终要有人员值班,发现有异常情况(如噪音突然开高,设备晃动加剧等)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运转。 3.2.3.7 搅拌设备运转正常后,填写搅拌设备运转记录并递交各类安装资料办理验收手续。 3.2.3.8 系统试车完毕正式投产前应再一次对搅拌设备进行检查,尤其是釜内搅拌部分,要仔细检查各联接有无松动,或有异常摩擦情况。 3.3常见故障与处理 序号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主要处理办法 1 电流波动 减速机齿轮磨损 减速机解体检修 底部支撑轴套磨损 更换轴套 联轴节损坏 更换联轴节或见减振弹性块 2 减速机、减速机支架振动和噪音大 主轴变形 调直或更换 支架损坏 停机修复 中间轴轴承损坏 更换 地脚螺栓松动 紧固 浆叶变形或断裂 停机修复或更换 3 减速机 温度高 油位过高或过低 放油或补油 油封损坏 解体更换 4 密封泄露 冲洗管堵塞 疏通 冷却液压力低 调高冷却液压力 密封损坏 检修更换 4. 质量检验 4.1 质量检验标准及方法 4.1.1 设备零部件清洗后的清洁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4.1.1.1 当采用目测法时,在室内白天或在15~20W日光灯下,肉眼观察表面应无任何残留污物。 4.1.1.2 当采用擦拭法时,用清洁的白布(或黑布)擦拭清洗的检验部位,布的表面应无异物污染。 4.1.1.3 当采用溶剂法时,用新溶液洗涤,观察或分析溶液中应无污物、悬浮物或沉淀物。 4.1.1.4 将清洗后的金属表面,用蒸馏水局部湿润,用精密PH试纸测定残留酸碱度,应符合其设备技术要求。 4.1.2 装配螺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1.2.1 紧固时,宜采用死扳手,不得使用打击法和超过螺栓许用应力。 4.1.2.2 螺栓头、螺母与被联接件的接触应紧密,对接触面和接触面积间隙有要求的,尚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检查。 4.1.2.3 有预紧力要求的联接应按规定的预紧力进行预紧,可选用机械、液压拉伸法和加热法。钢制螺栓加热温度不得超过400度。 4.1.2.4 螺栓与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2~4个螺距;沉头螺钉紧固后,钉头应埋入机件内,不得外露。 4.1.2.5 有锁紧要求的,拧紧后应按规定锁紧。用双螺母锁紧时,薄螺母应装在厚螺母之下。每个螺母下面不得用两个相同的垫圈。 4.1.2.6 不锈钢、铜、铝等材质的螺栓装配时,应在螺纹部分涂抹润滑剂。 4.1.3 键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4.1.3.1 键的表面应无裂纹、浮锈、凹痕、条痕及毛刺,键和键槽的表面粗糙度、平面度和尺寸在装配前应经检查符合规定。 4.1.3.2 普通键、导向键、薄型平键、半圆键,两侧面与键槽应紧密接触无间隙,与轮毂键槽底面有间隙。 4.1.3.3 普通楔键、钩头楔键,上、下面应与轴的轮毂的键槽底面紧密接触无间隙。 4.1.3.4 切向键的两斜面间以及键的侧面与轴和轮毂键槽的工作面间,均应紧密接触无间隙。装配后,相互位置应用销或其他适当方法固定。 4.1.3.5 装配时,轴键槽及轮毂键槽轴心线的对称度,根据要求,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规定》中对称度公差7~9级选取。 4.1.3.6 现场配制的各种类型的键,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装配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尺寸和精度,键用型钢的抗拉强度不应小于588N/mm2 4.1.4 销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4.1.4.1 检查销的形式、规格,应符合设计及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4.1.4.2 有关联结机件及其几何精度经调整符合要求后,方可装销。 4.1.4.3 装配销时,不宜使销承受载荷或受载荷很小,并根据销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方法装入,销孔的位置正确。 4.1.4.4 对定位精度要求高的销孔,装配前检查其接触面积,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宜为50%~75%。 4.1.4.5 装配中,当发现销和销孔不符合要求时,应铰孔,另配新销。对定位精度要求高的,应在设备的 几何精度符合要求或空运转试验合格后进行。 4.1.5 搅拌轴 4.1.5.1 机械密封处轴的径向摆动量不大于0.5mm。 4.1.5.2 填料密封处轴的径向摆动量见表4.5.2。 表4.5.2 填料密封处轴的径向摆动量 工作压力/MPa 轴的径向摆动量/mm <0.25 0.9 0.25-0.8 0.75 0.8-1.6 0.6 1.6-6.4 0.5 表4.5.3 搅拌轴的直线度允差 转数/(r/min) 直线度允差值/mm <100 ≤0.15-1000 100-400 ≤0.1-1000 4.1.6 搅拌浆叶 4.1.6.1 主轴的轴线应与浆式浆叶垂直,其允许偏差为浆叶长度的4/1000,且不超过5mm。. 4.1.6.2 锚式浆叶与罐壁的间隙差值<1mm,锚式浆叶变形<1.5mm。 4.1.6.3 转速高于100转/min的搅拌器,在叶片上的允许剩余不平衡质量应不大于20g。 4.1.7 中间轴 4.1.7.1 滚动轴承的滚子与滚道表面应无腐蚀、坑疤及斑点,接触平滑无杂声;轴承与轴劲的配合采用H7/js6。 4.1.7.2 轴与法兰端面不垂直度≤0.2mm。 4.1.7.3 焊道无损检验:无裂纹、腐蚀。 4.1.7.4 轴表面光滑,无明显腐蚀斑点。 4.1.8 主轴 4.1.8.1 轴与法兰端面不垂直度≤0.2mm。 4.1.8.2 轴表面光滑,无明显划痕和腐蚀斑点。 4.1.8.3 轴套与轴劲接触印痕不少与2~3点/cm2。 4.1.8.4 支架无变形、焊点无裂纹或腐蚀,支架中心与轴心偏差<1mm。 4.1.9 轴向密封装置 4.1.9.1 罐体和密封盒连接法兰的不同心度允许偏差≤0.6mm。 4.1.9.2 机械密封压盖与机械密封的配合为H11/d11,搅拌轴与箱体衬套的间隙为0.6~1.0mm。 4.1.9.3 机械密封压盖孔与轴的间隙为0.75~1.00mm。 4.1.9.4 密封冲洗和冷却液接管正确,无泄露。 4.1.10 联轴器 4.1.10.1 联轴器相邻两螺栓孔中心距允许偏差为±0.6mm,任意两螺栓孔中心距允许偏差为±1.0mm。 4.1.10.2 联轴器轴孔与搅拌轴劲的配合为H7/js6。 4.1.10.3 夹壳式联轴器孔必须两半合在一起,一次加工,孔与轴采用H7/js6。 4.1.10.4 联轴器的找正见表4.10.4。 表4.10.4 联轴器的找正 mm 型式 径向圆跳动 端面圆跳动 固定圆 ≤0.06 ≤0.10 4.1.11 质量评定可参照下列标准规定: ① 《工业安装工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252-94) ② 《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HJ514-90) ③ 《石油工程建设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机泵安装工程篇》(SYJn4028-92) 4.1.12 质量检测手段 ① 各类外观安装质量采用目测、量具测量等方法检测; ② 各类间隙尺寸采用塞尺、卡具配合各类量具进行测量; ③ 各类安装尺寸如水平度、垂直度等采用卷尺、皮尺、水准仪、水平尺、线坠、连通管等进行测量。 4.2 质量控制点 序号 质量控制点 控制等级(A、B、C) 控制措施 1 机械及附件接收 CR 见2.3.1 2 支架(支架法兰)安装 C 保证支架、法兰连接牢固、位置准确 3 容器与搅拌器法兰垫片安装 C 保证法兰面平整、清洁,螺栓连接牢固 4 找正 CR 采用水准仪、水平尺、线坠、连通管等进行测量 5 皮带轮平行度确认 B 拉线检查 6 注油(脂) C 见3.3.1 7 齿轮箱内部清洁度确认 C 见3.2.2.3 8 冷却、密封系统检查 C 按密封件安装要求操作、进行水、油循环试验 9 试运转 AR 见3.3 4.3 质量记录 5. 成果保护 5.1 设备的运输、保管要按规定进行,如发现由于运输、保管或其他原因使设备产生变形、损伤或锈蚀等缺陷。应由施工单位、设计代表和建设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共同议定解决办法。 5.2 设备的运转和滑动部件,在防锈油未清除前不得转动和滑动,由于检查而除去的防锈油脂,在检查后应重新涂上。 5.3 仪表、精密仪器及密封的设备部件,如移交时已有检查和密封的标志,在施工时不得拆卸,如需解体检查时,应取得建设单位同意,并经施工技术负责人批准,制定出具体拆装校验措施后方可进行。 5.4 设备试车和运转过程中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查维护,要定时更换润滑油,经常注意油泵是否正常供油,机封要保持密封液的液位,户外露天使用的搅拌设备要有防水保护措施。 5.5 风机安装过程中,应注意??工序对上道工序的成果保护,所有敞口应包扎,防止土建粉尘等进入设备。 6.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 6.1 职业健康、安全主要控制措施 序号 作业活动 危险源 主要控制措施 1 起重吊装 起重机使用前未检查, 吊车超载作业 严格按方案选用吊机,确保吊机处于完好状态 钢丝绳选型不当或断丝磨损 严重超标 钢丝绳要进行受力计算,并进行严格的吊前检查 吊钩无保险装置,吊点不符合要求 吊钩应重点检查,吊点位置须经核算确认 起重作业未设置警界线 按规范要求设置警界线 2 施工机具/机械操作 使用手持电动工具触电 使用完好电动工具,并按规范佩戴防护用品 卷扬机、千斤顶等操作不当造成设备和人身伤害 严格按规章操作,防止机械伤人 气瓶泄漏着火和爆炸 按规定距离摆设,防止气瓶气带漏气,远离明火 3 高处作业 脚手架搭设不牢、踏板未绑扎好 按规范搭设脚手架 未拴挂好安全带 严格高处作业纪律 4 釜内作业 釜内未置换、有毒气导致中毒 办理交接手续后方可进釜 釜内缺氧 加强通风、人员及时换班 釜内触电 采用安全灯和漏电保护装置 序号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主要控制措施 1 开箱时用于包装的废弃物 污染、占用土地和路面 移交用户或堆放在用户指定的临时存放场所 2 设备清洗废液、废水 污染路面、水源等 按用户要求集中排放至指定地点 3 清洗用盐酸、酒精、煤油、汽油等 保管不妥,引发污染、火灾等 明确保管职责,严格发放流程 6.3 作业环境要求 6.3.1 现场通风 施工现场土建基本完工,现场垃圾清理完成,无粉尘等污染,站内通风良好,如需要可用抽风机强制通风。 6.3.2 现场照明 现场照明必须保证施工的需要,禁止使用移动式照明灯具、太阳灯,危险场所夜间应设安全警示红灯。手持式必须是安全电压光源。 6.3.3 现场安全设施 6.3.3.1 加强安装前安全设施搭设和检查,焊设安全桩,拉设安全绳,在必要部位拉设安全网。 6.3.3.2 加强对施工人员正确使用安全帽等的教育,进行必要的奖惩,对洞口临边,做好醒目标识和严格的防护措施。
|